您的首選項已更新。如需臨時更改您的賬戶設置,前往
提示,您可以隨時更新您的首選國家/地區或語言
> beauty2 heart-circle sports-fitness food-nutrition herbs-supplements pageview
點擊以閱讀我們的無障礙聲明
購物滿 MOP$570.00 免運費
iHerb App
checkoutarrow
MO

2019年的熱門草本補充品

30,401 閱覽

anchor-icon 目錄 dropdown-icon
anchor-icon 目錄 dropdown-icon

人類利用草本植物來促進健康,已有多個世紀。如今,要食用天然狀態的草本植物而同時確保獲得穩定的營養,可能會是有難度的。因此,許多人選擇以草本補充品來促進健康和處理特定的健康問題。以下我們將會討論2019年的主要草本補充品及其益處的科學根據。

奶薊草(水飛薊)

奶薊草 (水飛薊)是注重肝臟保健者常用的補充品。這種草本植物被用於健康方面,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可以追溯到古埃及人的時代。它含有水飛薊素和水飛薊賓,水飛薊賓是奶薊草果實和種子的主要活性成分。

最近,這種草藥被人們廣泛用於應對各種肝臟問題。 也有一些經常飲酒的人服用它來保肝。

奶薊草還可能具有以下好處:

  • 防炎(減少IL-1、IL-6和TNF)
  • 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對糖尿病患者有幫助)
  • 降低膽固醇

《臨床胃腸病學期刊》上的一項2003年研究顯示,水飛薊可能有助於減慢飲酒過量引起的肝損害進展。 此外,《肝病學期刊》上的一項2009年研究發現,奶薊草可能可以遏抑導致肝纖維化(見於肝病患者)的因素,並發揮防氧化成分的效用。

建議劑量:按照標籤上的指示服用。有膠囊、萃取物和粉末形態。

紫錐菊

紫錐菊(Echinacea purpurea)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已經被使用了超過1500年,其起源可追溯到北美土著的時期。 傳統上,這種植物是生長在美國洛基山脈以東。

紫錐菊被用於處理呼吸道、尿路和皮膚感染,被認為具有防氧化特性。

《美國醫學會期刊》上的一項2015年研究顯示,雖然紫錐菊不能預防感冒,但有可能可以縮短症狀的持續時間。然而,在《整體護士》上發表的一項2016年研究指出,紫錐菊可能有助於預防傷風。其他研究也顯示了類似的發現。

《藥物生物學》上的一項2016年研究顯示,紫錐菊可能有助於減少發炎和降血糖,這對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會有好處。

建議劑量:它經常被當作茶來喝,也有膠囊或萃取物形態供人服用。紫錐菊400毫克,每天一次或兩次。

瑪卡根

瑪卡根是一種適應原藥草,生長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主要在秘魯境內)。瑪卡根生長在海拔13000至16000英尺(4至5公里)的高度,印加人將其用於一些醫學用途,但主要是用來改善性慾和生育能力。

《男性學》上的一項2009年研究顯示,食用瑪卡根的人感覺到其整體和性健康有所改善;而2016年的一項研究則顯示,攝入瑪卡根可能有助於改善精液的活力。但是,它似乎並無改變睾丸激素或雌激素水準。

根據2017年的一項研究,瑪卡根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也具有抗疲勞特性,對性方面的改善可能與此有關。有慢性疲勞症狀者如果定期服用瑪卡根,可能會受益。其他研究顯示,瑪卡還有可能幫助改善焦慮相關症狀和更年期相關症狀。

2017年使用動物模型進行的另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瑪卡根可能有助於緩解關節疼痛和周圍神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常見於糖尿病或血液循環不良患者。

建議劑量:每天1500至3000毫克,或按照標籤上的指示服用

銀杏

這種樹的葉子是被研究得最多的草藥之一,自2008年以來,已有超過2000項科學研究進行了。銀杏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防氧化成分,可能有助於促進大腦健康和血液循環。

被一些人稱為「生命化石」的銀杏,曾在早至2.7億年前的岩層中被發現。銀杏原產於中國,記憶障礙(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經常服用它來幫助改善頭腦。

《民族藥理學期刊》上的一項2017年研究顯示,每天服用200毫克銀杏,對癡呆症患者可能有益。此外,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銀杏有助於保護海馬體(與短期和長期記憶形成有關的大腦部分)免受氧化損傷。

最後,對2500多名患者進行的一項2015年研究顯示,銀杏對心髒病(特別是心臟絞痛)患者可能有益。

建議劑量:按照標籤上的指示服用

紅景天

紅景天(rhodiola rosea)是一種適應原藥草,可能有助於保護細胞和器官免受氧化損傷。適應原生長於惡劣的環境條件下,所以必須保護本身免受極端天氣的影響,因而具有適應能力。

研究顯示,紅景天可能有助於防炎、防氧化以及促進心臟、神經和心理健康。在上一篇文章中,對紅景天有更詳細的討論。

201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紅景天可能有助於改善心情和整體壓力管理。

這種藥草還可能有助於抗疲勞以及改善身體耐力、記憶力和血壓。它也可能有助於改善焦慮和抑鬱問題。

建議用量:紅景天膠囊 – 200至500毫克,每天一次或兩次,或按照標籤上的指示服用。紅景天提取液 – 按照標籤上的指示服用。

黃連素

黃連素是從伏牛花(刺蘗)灌木中提取的,伏牛花包含常綠和落葉的植物。這種植物遍布歐洲、北非、中東和亞洲,其漿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黃連素是一種活性成分,可以作為草本食品或補充品攝取。一些科學研究顯示,黃連素對健康有多種益處;它常被用於中醫學和阿育吠陀醫學。阿育吠陀是源於印度的醫療體系。

據報,黃連素可能有助於降低血糖以及防菌和防病毒。有人甚至用它來幫助防範危疾。古代的治療師還使用它來處理傳染性腹瀉。此外,黃連素具有防氧化特性;防氧化特性可能有助於減少發炎,在心血管疾病方面也可能會有所裨益。

全球有數以億計的人受糖尿病影響。201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黃連素可能有助於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從而幫助降低葡萄糖。它起作用的方式似乎與流行的糖尿病藥二甲雙胍相似。

黃連素還可能有其他潛在的好處。《民族藥理學期刊》上的一項2015年研究顯示,黃連素可能有助於降低血糖和總膽固醇。該研究還發現,受試者的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上升;好膽固醇增加被認為可有助於預防心髒病。科學家還顯示,黃連素可促進健康腸道細菌的生長,因此對腸道微生物群有好處。

建議劑量:500毫克,每天最多3次,或按照標籤上的指示服用。

保哥果

樹是風鈴木屬,發源地是南美洲的亞馬遜地區。保哥果的葡語名稱為pau d'arco,意思是「可彎下的樹」。這種樹在土著文化中被用作草藥,它最高可以長到125英尺,綻放的花朵是粉紫色的。這種樹的木材傳統上被用來造弓。保哥果的活性成分是萘醌,萘醌可能就是使這種植物對健康有益的元素。

將這種植物外用於皮膚的一項2001年研究,顯示了防真菌活性;而200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這種草藥可能有助於防真菌和防菌。

保哥果也可能有助於防炎。2008年,《民族藥理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說,該藥草對關節和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發炎可能有作用。同樣地,2012年發表於《分子醫學報告》的後續研究顯示,保哥果有防炎作用,受試者的發炎減少達50%。

注意:正在服血液稀釋劑的人必須小心,在服用保哥果之前要先諮詢醫生。建議劑量:按照標籤上的指示服用。有液劑、膠囊或片劑形態。也可以作為茶飲用。

綠茶

綠茶(茶樹)是世界上僅次於水的最普遍飲料。此外,它可能是最健康的飲料之一。在研究數據庫Pubmed中進行的一項搜尋顯示,在過去的10年中發表的綠茶研究超過10000項。

綠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中國。如今,綠茶已成為中國最廣泛生產的茶,每年產量超過150萬噸。

綠茶富含被稱為多酚的防氧化成分,具體來說是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3-沒食子酸酯)。綠茶也含有類黃酮,包括槲皮素,類黃酮是植物代謝產物,被認為可以增強健康。其他活性成分包括咖啡因和左旋茶氨酸,它們被認為是對大腦有益的,一些人視左旋茶氨酸為促智成分。

綠茶被認為對健康有多種益處,包括保護心臟、血糖控制以至改善腦部健康和膽固醇狀況。許多人還使用它來減輕發炎、防範危疾、減重和保持整體健康。

對綠茶的研究顯示出廣泛的益處。2017年發表於《植物醫學》的一項研究,在回顧了21項科學研究後得出的結論是,綠茶有助於減輕焦慮感和改善工作記憶。2016年的一項研究則顯示,綠茶可能有助於改善有發炎問題者的生活質量。這是因為ECGC可能可以遏抑造成發炎化學物質的基因/蛋白質(稱為細胞因子)。

此外,2017年發表於《醫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喝綠茶(>每天7杯)的男性或可降低患前列腺危疾的風險。

綠茶除了飲用之外,也有膠囊形態。建議劑量:按照標籤上的指示服用。

接骨木(Sambucus)

接骨木(Sambucus sp.)是一種開花植物,被世界各地的土著居民用於醫學方面,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與藍莓和蔓越莓等營養豐富的植物相比,接骨木漿果的防氧化成分含量更高(特別是使接骨木呈深色的多酚),因此而在近年流行起來。

在傳統醫學中,接骨木被用於關節疼痛方面。許多人還使用它來管理上呼吸道的感染相關症狀。據說,美洲土著使用接骨木漿果來處理各種感染和發熱。同樣地,在歐洲,接骨木漿果的水果被製成草藥糖漿。

近年來,以接骨木為主題的研究相當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發現:

免疫系統:201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接骨木漿果可能有助於減少航空旅客傷風症狀的持續時間;而2009年發表於《植物化學》的研究顯示,接骨木漿果起作用的方式與熱門防病毒處方藥奧司他韋(Tamiflu)和金剛烷胺相似。它還可能可以幫助強化免疫系統──2001年和2002年的研究均顯示接骨木漿果在增強免疫系統反應方面有益。

血壓:2016年發表於《藥物生物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接骨木漿果可能有助於控制血壓。

發炎:《民族藥理學期刊》上的一項2011年研究顯示,矮接骨木漿果(一種變種)可能有助於減輕TNF-α的發炎,TNF-α是慢性發炎的血液標誌物。此外,2017年發表於《藥物生物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接骨木漿果萃取物幫助降低了受試者的發炎程度。

糖尿病 - 在2016年,使用動物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接骨木漿果可能對糖尿病的處理有幫助。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接骨木漿果在處理糖尿病方面發揮了作用,或可被視為「功能食品」。

建議劑量:接骨木漿果有茶、糖漿和潤喉糖可供使用。也有為一般保健而設的軟糖和膠囊。

參考文獻:

  1. Assessing bioflavonoids as regulators of NF-kappa B activity and inflammatory gene expression in mammalian cells.Saliou C, Valacchi G, Rimbach G Methods Enzymol. 2001; 335():380-7
  2. Effect and the probable mechanisms of silibinin in regulating insulin resistance in the liver of ra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Yao J, Zhi M, Gao X, Hu P, Li C, Yang X Braz J Med Biol Res. 2013 Mar; 46(3):270-7.
  3. Silymarin 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diet-induced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rats.Krecman V, Skottová N, Walterová D, Ulrichová J, Simánek V Planta Med. 1998 Mar; 64(2):138-42.
  4. Silymarin retards the progression of alcohol-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baboons.Lieber CS, Leo MA, Cao Q, Ren C, DeCarli LM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3 Oct; 37(4):336-9.
  5. J Hepatol. 2009 Jun;50(6):1102-11.
  6. Karsch-Völk M, Barrett B, Linde K. Echinacea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the common cold.JAMA. 2015;313(6):618–619.
  7. Holistic Nurse Practitioner. 2016 Jan-Feb;30(1):54-7.
  8. Aarland RC, Bañuelos-Hernández AE, Fragoso-Serrano M, et al.Studies on phytochemical,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ory, hypoglycaemic an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of Echinacea purpurea and Echinacea angustifolia extracts.Pharm Biol. 2017;55(1):649–656.
  9. Andrologia. 2009 Apr;41(2):95-9
  10. Maturitas. 2016 Oct;92:64-69.
  11. Int J Biol Macromol. 2017 Feb;95:1305-1311.
  12. Z Naturforsch C J Biosci. 2017 Oct 26;72(11-12):449-457
  13. J Ethnopharmacol. 2017 Jan 4;195:1-9.
  14. Inflammopharmacology. 2018 Feb;26(1):87-104.
  15. Phytomedicine. 2016 Jun 15;23(7):770-83.
  16. Berberine and its derivatives: a patent review (2009 - 2012).Singh IP, Mahajan S Expert Opin Ther Pat. 2013 Feb; 23(2):215-31
  17. Drug Metab Rev. 2017 May;49(2):139-157.
  18. Berberine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by inhibiting fat store and adjusting adipokines profile in human preadipocyt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patients.Yang J, Yin J, Gao H, Xu L, Wang Y, Xu L, Li M
  19.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2; 2012():363845
  20. Oncotarget. 2017 Sep 11;9(11):10135-10146.
  21. J Ethnopharmacol. 2015 Feb 23;161:69-81.
  22.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as an anti-diabetic mechanism of berberine.Han J, Lin H, Huang W
  23. Med Sci Monit. 2011 Jul; 17(7):RA164-7.
  24. J Ethnopharmacol. 2001 Jun;76(1):93-8.
  25. Bioorg Med Chem. 2009 Sep 1;17(17):6286-91.
  26. J Ethnopharmacol. 2008 Sep 2;119(1):145-52.
  27. Mol Med Rep. 2012 Oct;6(4):791-6.
  28. Phytomedicine. 2017 Oct 15;34:26-37
  29. Antiinflamm Antiallergy Agents Med Chem. 2016;15(2):74-90.
  30.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17 May 24;57(8):1631-1637.
  31. Guo Y, Zhi F, Chen P, et al.Green tea and the risk of prostate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Medicine (Baltimore). 2017;96(13)
  32. Nutrients. 2016 Mar 24;8(4):182. doi:10.3390/nu8040182.
  33. Phytochemistry. 2009 Jul;70(10):1255-61.
  34. Ho GT, Wangensteen H, Barsett H. Elderberry and Elderflower Extracts, Phenolic Compounds, and Metabolites and Their Effect on Complement, RAW 264.7 Macrophages and Dendritic Cells.Int J Mol Sci. 2017;18(3):584.Published 2017 Mar 8. doi:10.3390/ijms18030584
  35. Eur Cytokine Netw. 2001 Apr-Jun;12(2):290-6.
  36. Isr Med Assoc J. 2002 Nov;4(11 Suppl):919-22.
  37. Pharm Biol. 2016 Dec;54(12):3063-3067.Epub 2016 Jul 14.
  38. Schwaiger S, Zeller I, Pölzelbauer P, et al.Identifica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principal of the leaves of dwarf elder (Sambucus ebulus L.).J Ethnopharmacol. 2011;133(2):704-9.
  39. Benevides Bahiense J, Marques FM, Figueira MM, et al.Potential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Sambucus australis.Pharm Biol. 2017;55(1):991-997.
  40. Salvador ÂC, Król E, Lemos VC, et al.Effect of Elderberry (Sambucus nigra L.) Extract Supplementation in STZ-Induced Diabetic Rats Fed with a High-Fat Diet.Int J Mol Sci. 2016;18(1):13.Published 2016 Dec 22. doi:10.3390/ijms18010013
  41. J Agric Food Chem. 2017 Apr 5;65(13):2677-2685.

免責聲明:本健康中心不提供診斷⋯ 閱讀更多